关闭
2023建筑行业十大评选

超万名行业内专业人士实名投票

秉持客观原则的非商业化评选

山地建筑的概念

山地  

1、《辞海》中山地被定义为“在陆地表面高度较大,同时坡度较陡,呈隆起性的地貌……”

2、地理学定义,绝对高度大于500M,相对高度为200M以上的地形。

3、建筑学意义上,山地建筑的建筑基地“山地”的与地理学“山地”概念有相同之处,但建筑师对于建造场所的认识并不仅仅拘泥于具体的山体海拔高度、山体位置等地理学上的意义,更多的关注这种特殊场所感的建筑基地给予人的感受。

山地建筑  

我们通常将建在山地坡段上,并依势而建造的建筑称为山地建筑。山地地势的起伏的特点决定了建筑在形态、景观、交通、技术等诸方面会产生于平地建筑不同的技术要求。

三个基本要素----山体、植物、建筑。处理好人工建筑物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关系,是取得山地建筑设计的关键。

山地建筑设计特点

1.地形条件的复杂性

山地地形由于山体部位、形状的不同而各有差异,如山谷潮湿,易被水淹;山脊则取水困难,不易通达;而坡中若过分陡峭则不宜开挖等。

2.设计的不可复制性

 不同的山地环境形成不同特点的建筑形态。除复杂的地形条件外,还拥有不可复制的生态系统。

3.设计功能的多样性

山地建筑的功能涵盖广,包括文化建筑、旅馆建筑、娱乐建筑、办公建筑、居住建筑等。

4.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

山地建筑不但与自然环境的气候、地形、土壤、植被等密切相关,也与地区的历史传统、地域文化息息相关。因此,优秀的山地建筑需要与特定的环境相协调,这其中包含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。

本站申明:网友阅读本站内容,视为认同本站协议,协议详情请点击查看
标签:概念山地建筑

发表评论

最新评论